您的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工作动态 >> 正文
供需信息 Supply and demand information
工作动态
通知公告
咨询服务热线0535-6013140

邮箱:ldufwb@163.com

地址: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

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彭昆雅、金鑫研究员受聘鲁东大学特聘教授 2020年07月23日 10:36 浏览量:[]次

7月21日,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固体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彭昆雅研究员、CZ-11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研究员受聘鲁东大学特聘教授,烟台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陈飞会见了彭昆雅、金鑫两位研究员。校党委书记徐东升出席聘任仪式和相关活动,党委常委、副校长亢世勇主持聘任仪式。烟台市科技局、烟台市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有关领导、专家,我校人事处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、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等单位负责人、教师代表出席仪式。

 

陈飞指出,“东方航天港的建设是烟台在航天工业领域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,鲁东大学主动对接“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,联合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、海军航空大学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共同承担“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建设,服务烟台航天产业发展,体现了鲁东大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。本次彭昆雅、金鑫研究员的加盟,将会极大加快“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发展速度,助推“东方航天港高质量建设发展。他强调,烟台工业基础雄厚,制造业增长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引擎,当前,烟台正在实施优势产业倍增计划,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,离不开高校的科技和人才支撑,政府要强化“大学因城市而兴,城市因大学而盛”的发展理念,推动校地全要素、多方位的深度融合。烟台市委市政府将大力支持“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发展,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,使其更好为“东方航天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保障。

 

 

 

徐东升高度评价了彭昆雅研究员、金鑫研究员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,详细介绍了学校90年建设发展历程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努力。他指出,学校按照“一体两翼”办学思路,在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、增强教学科研实力的同时,紧抓机遇、主动服务,与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共建“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”,深度开展校地校企融合,建立有效协同创新机制,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。两位研究员受聘为鲁东大学特聘教授,必将促进“东方航天港”建设和海上航天产业发展,辐射带动烟台深度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。他表示,学校将为“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”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,期待两位研究员发挥优势和影响,加快推进“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”建设,为学校相关学科建设和对接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的活力。

彭昆雅研究员和金鑫研究员感谢学校给予的肯定和信任,表示鲁东大学有着90年的光辉历程,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和文学创作传统,历史底蕴深厚。“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”的建立是航天、海工与院校的深度融合,架起了航天产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,愿意发挥自身专业优势,依托“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”,撸起袖子加油干,为“东方航天港”建设和海上航天产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,助力山东海洋强省建设。

 

受聘仪式上,我校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教授、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主任、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常务副总经理滕瑶介绍了“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”建设方案。

彭昆雅研究员,博士研究生导师,长期从事导弹及固体运载火箭研制工作,曾任研究室副主任、型号副总师、研究所总工程师,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固体运载火箭总设计师。担任CZ-11总师以来,快速完成了型号研制并圆满完成了9次发射任务,实现了以大吨位四级固体火箭“陆上简易固定阵地发射、陆基机动发射和海上发射”等为代表的多项国内外首次研究及实施;组织开展空射运载火箭研制工作。享受政府津贴,获国家科技进步和国防科技进步奖7项,荣获航天基金奖,获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、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。

金鑫研究员,PMP (项目管理专家),IPMP (国际项目经理资质认证),曾任中国载人运载火箭计划经理、某液体战略导弹项目办副主任,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Z-11运载火箭副总指挥、项目办主任,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副总裁,长期从事运载火箭项目管理工作。担任CZ-11副总指挥以来,顺利完成我国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研制,荣获航天科技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,开创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新模式,大幅提升运载火箭多发射场适应能力,取得新型火箭连续九次高精度入轨、发射计划零推迟的新纪录。2018年获得第十三届IPMP杰出国际项目经理大奖。(宣传部 党委办公室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)

 

 

上一条:鲁东大学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下一条:鲁东大学签署两项烟台市创建国际工业设计名城重点项目

关闭